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《決定》指出,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,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,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、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,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。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,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。安徽城鎮化正處於中期階段的快速發展期,據測算,至2015年全省城鎮化率將超過50%,城鎮人口3200萬人左右;2020年接近60%,城鎮人口3900萬人左右。按照《決定》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頂層設計,結合本省實際,安徽要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,通過優化城鎮空間佈局,促進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,加強用地集約和生態保護建設,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創新,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工作,積極引導非農產業人口適度向皖中、沿江片區聚集,重點推動非農產業和農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重點鎮轉移,協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,推動省域逐步形成“集聚型城鎮空間,景觀設計開敞型生態空間”的空間利用格局。
  一、優辦公室出租化安徽城鎮體系的空間格局
  優化城鎮體系空間格局是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的關鍵環節。為此需要:(1)構建“雙核兩帶”城鎮化重點發展區,引領全省城鎮化發展。根據全國經濟重心從沿海向沿江梯度轉移的總體趨勢,結合區域實際,大力提升合肥都市圈、蕪馬都市圈和沿江城市帶、沿淮城鎮帶城鎮化發展水平。 (2)建立和完善跨區域城市發展協調機制,促進組群城市發展。依據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和省的城鎮化總體部署,加快區域性城鎮體系規劃編製。通過推進交通、空間、市政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,構建安池銅、蚌淮(南)、宿淮(北)三個城市組群,聚合發展能量,提高城市能級。根據發展規律、自然稟賦和環境容量等,科學確定城市規模,促進中心城市集中、緊湊發展,有序推進區域性特大城市、區域性中心城市、地區性中心城市建設,形成合理的等級和體系。(3)以縣城為重點,推動中小城市發展。進一步明確縣城發展目標,細化重點任務,強化保障措施,落實並用好縣城規劃建設管理專項資金,促進縣城集聚發展。要深入研究我省“嚴格控制特大城市”的政策措施,根據城市環境和資源承載力合理預測城市規模,鼓勵集聚與均衡並重的人口分佈方式,合理佈局影響人口集聚的重大公共設施和產業項目,適度降低省會城市首位度。(4)統籌做好鄉村地區規劃建設工作,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。按照“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室內設計、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,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”的要求,進一步重視小城鎮建設,加大小城鎮政策扶持、建設資金、建設用地指標和規劃建設的指導支持力度,遴選一批有一定產業基礎、人口規模、發展潛力且符合地方政府發展目標的中心鎮,按照特色產業型、交通樞紐型、歷史文化型、人口聚集型等,分類進行重點扶持,打造適應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和進城的現代化小城鎮。深入研究“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”和“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”對推動城鎮化和美好鄉村建設的促進作用和實施機制,進一步探索農民進城後的宅基地退出和承包地流轉有效辦法,建立新型城鎮化和美好鄉村協調、聯動發展的城、鎮、村一體化新格局。
  二、著找房子力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
  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是城鎮發展質量的標誌。安徽應把握以下著力點:(1)促進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,合理佈局城市產業等各項功能用地。按照產城融合原則,引導產業向城市和縣城以及有產業基礎的重點鎮集中,合理預測產業發展的空間載體需求,完善產業用地的佈局,著力糾正“工業圍城”、“園區圍城”、“粗放用地”等資源錯配現象,進一步嚴格園區設立和擴區的規劃審查,促進產業和城市的融合發展。 (2)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,提升市政公用設施水平。統籌協調各類工程管線規劃、建設和管理,加快形成城鎮地下公共管道體系。提升城市防災減災設施建設水平,進一步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。大力推進“智慧城市”建設,提升城鎮信息化管理水平。創新融資平臺,推進政府以特許經營或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。 (3)加強城鎮公共服務體系建設,提升城鎮發展品質。配套建設與城鎮化水平相適應的城鎮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體育、醫療衛生、人口計生、商業網點、養老服務等設施,健全就業、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服務,全面加強和住商改進社區服務。 (4)促進生態城鎮建設,彰顯城鎮文化特色。探索建立生態激勵機制,劃定城市基本生態控制線。因地制宜建設綠地和綠道,提升城鎮園林綠化水平,倡導低碳出行,推進慢行交通系統建設,大力發展綠色建築,推動建築節能新技術、住宅產業化、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等新技術在建築中的應用,建設綠色生態示範城區。加強重點區域空間規劃和設計,保護和開發利用好歷史文化與自然遺產,加強風景名勝區資源、紅色資源的保護管理,加強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街(區)保護建設,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,確保城鎮能讓人記得住鄉愁。
  三、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
  改革完善體制機制是安徽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根本動力。當前要抓住以下重點:(1)堅持規劃引領,強化規劃管理。加強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、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之間的銜接,建立“三規”協調機制。加強規劃管理中的容積率調整、自由裁量權約束等關鍵環節的管理,優化規劃許可的流程,加強城市規劃核實工作,完善規劃公示、執法檢查等制度,進一步健全城鄉規劃委員會制度。 (2)改革城市管理體制機制。按照“加強黨委領導,發揮政府主導作用,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,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、居民自治良性互動”的方針,探索現代化城鎮社會治理的新體制機制,建立全社會管理、全過程監督、全行業覆蓋的管理網絡。完善城鎮依法治理體制,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集中執法與專業執法相結合的行政執法體系,提高執法和服務水平。 (3)推進住房保障制度改革。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、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。重點發展公共租賃住房,加快實施各類棚戶區改造。健全保障性住房分配機制,加快推進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統籌建設、並軌運行。建立健全城鎮住房保障準入條件,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。加大各級政府對保障性住房的投入,通過貸款貼息、投資補助等方式,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和運營,支持發行企業債券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,研究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。 (4)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。引導非農產業和農村人口合理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轉移,逐步滿足符合條件的農村人口落戶需求。完善市民化政策,逐步實現進城務工人員與城鎮居民享有就業培訓、住房保障、子女就學、醫療衛生、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,建立新市民培養機制。 (5)完善社會保障制度。建立個人繳費、政府補貼相結合的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,將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與新農保合併實施,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,完善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。逐步實現城鎮企業職工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之間、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與新農合之間、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之間的有效銜接,保證城鄉各類人群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的順暢進行。 (李明 作者單位:省住建廳)標簽:城鎮化 蕪馬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編輯:曹飛翔  (原標題:完善體制機制 推進安徽新型城鎮化發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73tijnh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